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2024疫苗与免疫大会:应对X疾病的突破口何在

“呼吸道传染病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大流行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红兵在16日的“2024年疫苗免疫大会”上做出上述判断。 他说,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多样,临床表现复杂,疾病负担重。 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因此,有必要在风险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制定分类防控策略。

其中,流感、人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疾病X(未来新发传染病,疾病)目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发病率明显上升。未来应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强疫苗研发,优化免疫策略。

疾病监测是传染病风险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建立了病毒和细菌传染病实验室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沈红兵在会上进一步透露,2023年10月中旬开始,我国将利用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试点。 目前监测范围涵盖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13种病原体; 从今年开始,对流感样住院病例进行定期监测。

应对X疾病的突破口在哪里?

“X疾病”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提出,代表一种由未知病原体引起、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

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王贺胜日前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X病”的发生难以避免,但由此引发的疫情是可以预防和处理的。

沈红兵表示,此前“疾病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都曾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2018年,“疾病X”首次上榜。

“(疾病等等情况。”沈红兵举了个例子。

沈红兵介绍,针对X病毒,“新版全球健康危机研究与创新计划”将于2022年启动,该计划以关键病原体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通用应对技术对于病毒家族。

着眼全国,沈红兵表示,国家疾控中心科教和国际司负责推进“病原学与防御技术”重点研发计划,旨在及时发现患者通过病原学检测携带“X疾病”。 提前计划并采取预防措施。

优先预防和控制流感和 COVID-19

沈红兵介绍,呼吸道传染病中,除了未知病原体外,流感和COVID-19都是已知病原体,过去曾引起过大流行,目前仍存在潜在的大流行风险,是未来重点防控目标。

以流感为例。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 2000 万至 4000 万人死亡; 1957 年亚洲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 100 万人死亡; 1968 年香港大流行导致全球 100 万至 300 万人死亡; 2009 年 H1N1 流感导致全球 152,000 至 575,000 人死亡。

截至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有10亿人罹患季节性流感,3至500万人会发展为重症,其中29万至65万人将死于呼吸道疾病。

根据模型测算,我国每年平均有8.81万人因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占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的8.2%; 大约80%的超额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

关于新冠疫情,自2023年2月我国本土疫情稳定以来,重症病例比例较第一波高强度疫情明显下降。 当年4-6月和7-9月经历了两次反弹,10月医疗继续低位。 水平波动。 进入2024年之后,总体疫情水平仍然较低。

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并鼓励各国在此基础上同时监测多种病毒,包括基于流感监测平台的RSV监测。

沈红兵表示,我国流感哨点监测体系是全球流感监测应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54家国家哨点医院和410个网络实验室。

2023年10月中旬开始,我国将利用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试点,检测13种病原。

各省将在所辖国家哨点医院中选择不少于1家综合性医院、不少于1家儿童医院开展试点(如无条件的,可扩大到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目前覆盖100多家国家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

沈红兵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和完善流感哨点监测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开展ILI(流感样疾病)/SARI(急性呼吸道感染)趋势和多病原体监测。 同时,要把呼吸道多病原监测与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单类监测结合起来,梳理完善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警惕“百日咳再现”

除了流感、人禽流感和COVID-19之外,沉红兵认为,另一种已知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状况也值得关注,那就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致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 它曾经是全世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病传染性极强,家庭传播继发率可高达90%。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1978年开始,中国将百日咳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 此后三十年,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全国报告病例数连续多年保持在3000例以下。

“疫苗接种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但是,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都不能提供终身保护。” 沉红兵说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又出现百日咳。 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以来,每年百日咳病例数持续下降至不足4000例。 但20世纪80年代后病例数开始上升,2012年报告了48,277例。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芬兰和意大利。

沈红兵援引数据表示,在我国,百日咳发病率自2014年以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2年和2023年全国百日咳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8295例和37034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发布的百日咳立场文件,百日咳复发的可能因素包括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监测灵敏度的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应用等。如PCR,一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下降,疫苗保护效果差,接种后的保护效果持续时间短。

北方地区当地疾控官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数据来看,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上升趋势较为滞后。 这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发病风险被低估了。 首先,由于实验室检测条件限制,我国仅有少数地区的少数大型医院具备PCR检测能力; 其次,地方层面开始加强百日咳监测,由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百日咳社区监测网络的建立花了很长时间。 夜晚。

华东地方疾控官员从现有国产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免疫程序角度回应第一财经记者:我国目前使用的DTaP(吸附式无细胞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用于百日咳、白喉和白喉。 三联破伤风疫苗,抗体持久性不足。 当儿童在18个月大时完成针对百白破的基础免疫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在1.5年后下降。 学龄儿童感染的风险增加。

沈红兵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和维持疫苗可预防疾病目标人群的疫苗覆盖率,基于证据进一步优化免疫策略;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具体包括三类:疾病负担研究和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诊断试剂特别是快速诊断试剂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免疫原性好、免疫持久性强的新疫苗。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165392.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4年3月30日 下午6:10
下一篇 2024年3月30日 下午6: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