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年薪的银行员工要过紧日子了,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算盘一响,就有一千两黄金。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赚取利差的商业模式算得上是双赢。 银行工作稳定体面,可以赚很多钱。 这曾经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工作之一。

但时过境迁,曾经“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的银行甚至不得不削减温饱。 就在近日,招商银行喊出“过紧日子”的口号还上了热搜。

时局紧张首先体现在收入上。 尽管13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人均工资超过30万元,但超过一半的银行去年人均工资出现下降。

银行要“吃紧”,员工会“吃苦”吗?

高管首先要过“紧日子”

银行家加薪似乎越来越困难。

截至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年报已全部披露。 此外,除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外,7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也公布了成绩单。

30万年薪的银行员工要过紧日子了

图/中国新闻周刊编译

总体来看,除招行、兴业银行外,其他银行人均薪资均出现下降。 其中,排名第一的招商银行人均工资为57.38万元,与2022年的56.46万元相差无几。

30万年薪的银行员工要过紧日子了

图/中国新闻周刊编译

Wind数据显示,上述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23年薪资总额为8696.68亿元,较2022年同期仅增长2.32%,较2022年5.85%增幅有所收窄超过 60%。

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薪酬总额缩水的情况,可谓“前所未有”。 2023年,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薪酬总额较上年有所下降。 Wind数据显示,四家银行的薪酬总额将分别减少5000万元、1.31亿元、4.64亿元、12.53亿元。 。

尽管中信银行工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员工人数仍在增加,这直接导致中信银行年人均工资为56.9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77%。

值得注意的是,收到的工资仍有可能被追回。 在银行绩效工资追索和扣减机制下,越来越多的员工被银行“逆向要薪”。

在2023年年报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渤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东莞农商银行、瑞丰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等十多家上市银行公布了相关有关绩效工资追索和扣除的信息。 此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建立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除机制”。

而且,银行绩效薪酬追索和返利机制不仅针对高级管理人员,还针对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关键岗位和直接影响银行经营风险的员工。

以招商银行为例,2023年领取和扣除的绩效薪酬总额为4329万元。 虽然较2022年的5824万元有所下降,但覆盖的员工人数有所增加,从2022年的2876名员工增加到2023年的4415名员工。

在所有银行家中,高管带头降薪幅度更大,带头过“紧日子”。

六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高管团队薪酬总额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约为204万元、11万元、156万元。

相比之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大幅下降,分别减少2707.98万元、2170.35万元、2046.99万元,同比下降36.65%,分别为36.83%、42.07%。 浙商银行高管薪酬总额也大幅下降,至1316.88万元,降幅达42.72%。

但也有例外。 2023年,光大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同比大幅增长,从2022年的人均92.67万元增至117.14万元,增长26.4%。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于凤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社会舆论引导和监管引导下破除“金融精英主义”,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和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将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约束。并不是说绝对的薪酬压缩,而是薪酬结构的优化、与风险责任的紧密结合、绩效考核标准的多元化。

“未来高管薪酬将更加注重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延期支付等,鼓励高管专注于银行长期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而不是短期业绩冲刺”于凤辉补充道。

赚钱变得困难

曾经有一段时间,银行利润极其丰厚。

2011年底,时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的洪奇无意间说出“银行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公布”,这也揭示了银行业作为“民生之母”的盈利优势。所有行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 2011年,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279.2亿元,同比增长58.81%。

但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经营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不能“坐以待毙”。

2023年,银行业整体将面临较大的收入压力。 截至目前,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2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平安、兴业银行等13家主要银行出现收入负增长。

也有银行增长动力转变、利润减少的情况。 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郑州银行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其中,兴业银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61%,一年内减少约142亿元,这也成为近九年来首次下降。

银行利润承压,与净息差收窄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净息差可以理解为银行收取的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的差额。 银行业策略专家刘兴赛解释说,由于我国投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存款和贷款是其核心和主营业务,银行的主要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降至1.69%,首次跌破1.7%大关。

以民生银行为例,2023年净息差为1.46%,跌至历史新低。 2011年,民生银行净息差高达3.14%。

对于净息差收窄的原因,银行解释称,加大降费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利息,加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而存款利率下降幅度不及贷款利率下降幅度。

过去一年,人们更加喜爱存款,推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很多人选择提前还贷,这自然给银行经营带来了挑战。

当然,除了存贷款,银行也在积极发展贷款以外的“表外业务”。 其中,以代理、结算、咨询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一度成为增长的希望。 例如,中国银行2023年非利息收入约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23.98%。

不过,作为非利息收入的一大亮点,2023年多数银行理财相关业务的业绩尚未发挥明显的业绩拉动作用。 毕竟这个业务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不仅取决于天气,而且竞争也很激烈。

2023年资本市场状况普遍较差。 以基金销售为例,2023年基金市场发行不冷不热。据iFind统计,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仅为11.3835亿元,较2021年规模萎缩近60%,创近五年来新低。

不仅如此,2023年,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规定,降低代理基金销售费率和代理保险费率。 这也给银行相关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带来压力。

员工会不会“过得很辛苦”?

3月27日,招商银行行长王亮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出“过紧日子、过严日子”的要求,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如果“零售之王”如此,银行业增收节支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展望新的一年,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小。 多位银行行长在业绩会议上表示,预计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将延续下降趋势。

压力传导给员工。 在行业压力下,完成经营指标的难度显然更大,肩上的任务也更重。 “作为一名财务经理,我每天80%的时间都会被客户拒绝。” “早上我通过电话营销电话联系了 50 位客户,这又是银行家成为电话营销员的一天。” “我从早上八点到九点很忙,每天只吃一顿饭。 “吃饭”……草根银行家开启“内卷化”模式。

不仅如此,对于部分银行员工来说,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时,还存在被“取代”的风险。

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的员工总数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分别减少1255人、8335人、3271人、1088人。

其中,工商银行的裁员主要集中在运营和综合保障岗位,预计2023年将减少5500多名员工。这些岗位对银行创收的贡献相对较小。

对此,工行董事长廖林在2023年业绩会上表示,工行数字化员工每年的工作量相当于3万人,“所以员工总数是在下降的”。 拉长时间维度,工商银行员工数量从2016年的46万余人缩减至2023年的不足42万。

精兵简政或将成为降本增效的主旋律。 哈德逊发布的《2024年人才趋势报告》显示,银行业投入市场的人才职位数量仅在2023年就会增加。

但另一方面,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更加欢迎,对某些岗位的要求也更高。

例如,交通银行2023年共有员工94275人,比上年增加2452人,其中“2023年国内银行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将增加1900人”。

多位银行人士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银行招聘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县域固定地点从业人员学历要求较以往降低,要求稳定、不流动; 而银行总部对于员工招聘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 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技术、信用审核等岗位。

这一招聘趋势也与银行稳健发展的宗旨相呼应。 在刘兴赛看来,银行弱循环发展的关键在于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业务转型,重建银行业务增长能力,从而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二是通过业务模式和银行形态创新,提高银行经营质量和效率。 深化银行数字化、数字智能化是根本出路。 ”

看来,高薪银行家在紧张严酷的日子里面临更严格的岗位考核时,需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184991.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3: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