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议!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每日热议!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rmltwz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21世纪最贵的东西是什么?天赋!”

春节假期刚过,上海浦东新区就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新政策,提出了“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增长到200万左右”的目标。前不久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对做好今年人才工作做出了部署。新年伊始,各地都释放出强烈的求贤若渴信号。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都很好地学习了当地的“人才经验”,各类人才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各显其能。在人才引进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人才引进是第一位的,留住人才是基础。我们要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各地陆续出台“招才引智,出实招”[S2/]

说到农药残留,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以前,由于手段不足,检测一个蔬菜品种的农药残留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今,随着高通量非靶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出现,检测时间缩短至一天,可检测的农药残留从几十种增加到几千种。

变化源于兰州实行的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2019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决定在兰州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是庞国芳的技术专利。

兰州的“柔性人才引进”怎么操作?在不改变与原单位关系的前提下,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咨询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候鸟式服务等方式,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向当地重点领域和行业集聚。对于引进的人才,当地政府给予工作补贴、差旅费、房屋租赁费等报销优惠。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以来,地方食品检测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工作站,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也成功获批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在贵州省贵阳市,安信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道顺带领团队在生产车间研发智能数控铲磨机。“希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改善高端数控工具磨床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蒋道顺说。

近年来,贵阳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大数据百人计划”获得者蒋道顺的心目中,“智能制造”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目前,公司的RD和制造团队成员拥有10多年开发数控机床和数控工具的经验,并拥有10多项专利。蒋道顺对实现自主创新充满信心。

不仅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在田间也是如此。“外国企业家、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回乡创新创业,在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出生在江西永新县高适乡的梁文被感动了。

来自高适乡的招商团在给温良来介绍了京港蜜柚后,果断放弃了在深圳开的小厂,回到家乡成立了公司,种植了8万多株蜜柚苗。“井冈蜜柚是有名的特产,当地有优惠政策。我一直想回老家创业。”为了梁文。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温良来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果园近两年产值达140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招才引智”,吸引人才的大门越开越大,各类人才百花齐放。据统计,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已达2.2亿,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

种下了梧桐树,引来了凤凰。要吸引人才,首先要明白人才看重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认为,“安居乐业”是人才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事业和生活两方面:有发展的机会和机遇,有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拥有高品质的商业和公共服务,可以满足休闲、社交、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

纵观此前各地吸引人才的举措,大多是宽松落户、补贴、便利等优惠政策。马良表示,这些政策高度雷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大规模同质化竞争,最终效果并不明显。

一些专家也指出了人才引进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单位争着戴“人才帽子”,引进人才后却未能有效利用;一些地方盲目“优待”外来人才,“忽视”本土人才。

盘点近年来各地出台的招才引智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战略调整。除了在住房、工资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更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上做文章,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表示,各地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时,必须尽力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

生物医药是江苏苏州的重要产业,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职称评定只能参考化学人才。2015年来苏创业的萧声,拥有临床医师、临床细胞遗传学、临床分子遗传学三证和30多年从医经验,但他的职称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为突破生物医学专业人才评价瓶颈,2021年,苏州以苏州自贸区为试点开始生物医学工程职称评审,萧声成功获得副高级职称。此外,苏州还积极向民营企业放权,试点龙头企业承担职称自主评审,让市场主体拥有人才评价的话语权。

既要给用人主体放权,也要给人才松绑。近日,重庆市科技局等三部门发布通知,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其中,明确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领域科研项目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清理不合理制度,完善内部评价机制,保证青年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4/5的工作日用于科研。

为了给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生活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雄安新区推出了“英雄卡”。持卡人可享受多种福利,如确保编制、作为评定职称参考、优先申请入住人才公寓、购买新区商品房或共有产权房、带家属落户等。,还可享受融资扶持、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14项便民服务。马良说,只有做好人才的“生命周期”服务,帮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才的活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34.1%的大学生想去北上广工作,39.27%的大学生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更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合计超过70%。然而,这一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应的,想去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三四线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比例有所上升。

“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更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马良认为,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不仅可以拓宽就业选择,还可以向这些地区输送人才,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一些大学毕业生去三四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很多年前就出现了,很多年轻人不再把留在一二线城市作为唯一的选择。业内人士指出,现实中,编制是吸引年轻人到三四线城市的重要因素。即便如此,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流”,主要是因为,在编制之外,一些地方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对于人才竞争和培养的环境需求。

如何促进三四线城市吸引、使用、发展人才良性循环的形成?

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办法。福建省龙岩市通过打造有色金属产业、机械装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人才吸引力。“知名企业越来越多,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工资也越来越高。”位于该市的福建德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说,以前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区本科生不多,现在很多都是厦大等名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冠男提出,要增强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吸引本地人才回国,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让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记者发现,不少地方都有针对本地人才的举措:一些地方提出建立本地人才“全过程”跟踪机制,根据专业、兴趣、就业去向等进行引导。,保证人才回国的精准引进;一些地方打破了“学历、论文、年龄、身份”的标准,完善了评价激励机制。本地人才成了“烫手山芋”,返乡创业的人才更有创业信心…

“城市和人才之间是‘双向的’。城市吸引并成就人才,人才选择并贡献给城市。”马良表示,三四线城市要与一二线城市错位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招聘人才。

“一个地方的特色很重要,一些中小城市仍然没有找到自己最有特色或者最打动人的地方。”马良表示,要加强人才与城市的情感纽带,建设宜居城市,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上就是关于【各地接连出台“揽才实招” 增强人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6094.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3年2月27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3年2月27日 下午6: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