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谈调休,媒体发声能否叫停调休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4月12日,新京报发表《多休息一天可行吗?》 不? 》视频报道,引发广泛讨论。 “媒体能不能大声疾呼,停止调整”的词条位列微博热搜榜第一。 此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休假话题不断引发热议。

我们对评论区网友关心、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收集了他们的声音,并根据事实、官方说法、专家解读进行一一解答,希望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我国的休假制度。

浙江宣传谈调休

近日,新京报刊登《多休息一天可行吗?》 不? 》视频报道引起广泛热议。新京报知视频截图

受访嘉宾:

吴必虎,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

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

问题一:我国节假日数量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解释2024年节假日安排的五大亮点,其中提到,我国法定节假日总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5-15天带薪休假天数以及假期总天数(120 至 130 天)。 天)处于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但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吴必虎直言。 虽然11天的公共假期水平不低,每周104天的休息天数与国际标准一致,但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带薪休假天数远远超过我国,而且落实得很好,”那是真的。”

统计显示,我国11天公众假期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0位以上。 原国家假日办对比了2013年62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假日,发现它们平均法定假日为11.7天。 我国11天处于中等水平,与法国、意大利相同,并超过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据媒体统计,距离我国较近的韩国和日本的公共假期天数分别为12天和16天。

从每周假期来看,有52个双休日,即每周104个假期,实行8小时工作制,与国际标准一致。 但实际操作中,单休、轮休等仍然存在,并不是每个人周末都有双休。

从带薪休假来看,差距比较大。 据原国家假日办2013年统计,按工龄10年计算,62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平均有19个工作日带薪年假,而我国有10个工作日,排名并列第59位,仅高于泰国(6个工作日)和菲律宾(5个工作日)。

浙江宣传谈调休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新京报知视频截图

问题 2:谁“发明”了调整休假时间? 哪个部门说了算?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为7天。 1999年增至10天,2007年增至11天。 此后,天数未作调整,至今已运行17年。

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最早出现于1999年。

当年,国务院修改《放假办法》,将公众假期由7天增加到10天,并首次提出调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相邻双休日,形成连续7天的双休日。一整天的假期。

长假激发了人们的旅游热情,有效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 但由于供给不足、对新情况估计不够,运力不足、景区拥挤、欺骗顾客等问题也同时暴露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由原国家旅游局牵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制度,会同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等11个部门联合组建。 其办公室被公众称为“国庆办公室”。

国家假日办每年年底对第二年“黄金周”放假日期进行研究提出意见。 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公布。

2014年9月,运行14年的国家假日办正式撤销,全部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体系,成员单位包括28家。国务院有关部门。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原国家旅游局。

问题三:假期对经济的影响还显着吗?

戴斌表示,客观地讲,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有经济原因。 当时,他希望通过旅游拼凑长假,拉动消费。 25年后的今天,黄金周对经济的影响还明显吗?

早在2014年国家假日办被取消时,戴斌就曾表示,国庆、春节假期消费只占全国旅游消费的25%,从数字上看,假日办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看法。

浙江宣传谈调休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新京报知视频截图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假日办公室的职能被纳入联席会议,表明假日办公室并没有简单地取消,而是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意味着黄金周也将持续。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54.6%,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之和。 从贡献率看,最终消费支出对2023年GDP增​​长5.2%的贡献率为4.3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82%。

特别是疫情之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刺激经济的重要途径。 今年春节假期,国内游客人数和消费额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明确表示,上述数字表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是强大的推动力。为了经济发展。

问题4:我需要请假吗?

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公开回应,“总体来说,调整假期比不调整好,调整是必要的”。

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理由是,我国七个法定节假日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按照农历、元旦、劳动节、劳动节确定的。国庆节按照公历确定,清明节按照节气确定。 公历的周末连接不够。

如果节假日不调整,每年一些节假日和周末之间基本上就会有一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的“碎片化”,造成不少“单跳”。 调整假期是在假期总数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假期“碎片化”而做出的有效政策安排。

问题 5:为什么人们抱怨休假?

既然假期有助于经济,防止假期“碎片化”,为什么人们仍然抱怨假期呢?

街头采访中,“打工者”普遍反映,休假并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反而让大家更加疲惫。

一方面,部分上班族会选择节假日出行。 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们要连续工作6天,无法休息。 与此同时,同一时段集中出行也导致高铁票买不到、高速公路堵车、机票酒店价格上涨、景区人满为患……人们的出行体验不佳。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单休、轮休、节假日需要值班的单位员工来说,休息时间的调整可能会“取代”原本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调整后的休息时间可能会减少。最终导致没有假期、没有休息。

许多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真实痛点。 天津网友表示,“像我们这样休息一天的人,要连续呆7、9天。去年春节,就呆了11天。” 浙江网友评论道:“清明节过后,连续7天,跟没有假期没什么区别。” 广东网友表示,“对于只请一天假的人来说,五一实际上相当于只有一天休息加一天周末,一共两天。”

对于需要值班的人,“我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正常周末不用值班,但如果补上三天,我就得工作三天。” 两天,一共就休息了一天。” “如果放假期间需要值班,那直接放假上班不是更好吗?”

此外,我们还通过评论区了解到,甚至不止休息一天,有的网友一个月只休息两天,还有人“三月份只休息了一天”。

问题6:我们还需要请假吗?

是否以及如何调整休假时间目前公众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除了总体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假日经济的贡献外,个人也有一些客观的现实需求。

吴必虎表示,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逐渐向城市乃至一线城市聚集。 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确实有回家探亲的需要。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有些人会回老家探亲。 我家离家很远,所以我真的需要一个长假才能回家。

从中国人的出行需求来看,中国幅员辽阔。 “如果你想从广东去新疆,没有7天长假就不能去那里。” 只有长假才能使长途旅行成为可能。

可见,中国人真正的需求是长假。

但目前我国长假供给量还比较少。 “你看每年都非常拥挤。每个人都抱怨,为什么他们第二年还要出去,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吴必虎指出。

由于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执行不力,无法实现“我的假期我做主”,导致国庆节期间人们不得不密集出行。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休假制度难以改变。 “投诉这么多,政府为什么还要坚持集中放长假,因为它要解决大多数人有没有的问题?” “如果没有强制休假,企业可能会找各种理由不请假。”

吴必虎表示,是否还需要延长休假,取决于假期总数能否增加,带薪休假能否落实。 只要这两点没有改变,替代休假可能是目前为人们提供长假的唯一途径。 。

问题七:带薪休假的实施能否取代带薪休假?

早在2007年,以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为首的清华大学假期制度改革课题组就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4年,蔡继明在《人文杂志》发表题为《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休假制度的建议》的文章,再次提出大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

蔡继明当时指出,从保障工人休息权的角度来看,带薪休假制度势在必行。 如果带薪休假制度完善,人们就有时间去长途旅行,也可以错开时间和地点。 黄金周调整带来的遗憾可以彻底消除。

近20年过去了,但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仍然没有完全落实。 吴必虎甚至表示,2022年发布的《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到2030年左右实现全民带薪休假,“我感觉还是不太可能实现”。

问题八:为什么带薪休假不能实行?

早在2008年,根据劳动法、公务员法制定的《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就已正式实施。

《条例》没有对带薪休假的实施作出强制性规定。 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考虑职工的意愿,统筹安排职工的年休假。 经职工同意,可以不为职工安排年休假。 职工应休而未休的天数,按照工资的三倍支付工资。

这就为带薪休假的实施留下了“谈判”的空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提出修改按工龄增加带薪年休假天数的建议,同时落实带薪年休假相关政策。 、完善企业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规定。

戴斌表示,目前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原因之一是执法。 营造更有利于休假的社会氛围,需要我们的法律、行政部门跟上。

除了“不能休息”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工人自己“也不敢休息”。

“请假的耻辱”是因素之一。 “请假很难,需要交给其他同事,怕惹麻烦。” “没人请假,我也不好意思请假。”

此外,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也让农民工不敢轻易休息。 一些受访者告诉记者,自己正处于“上进”的年纪。 大家都做同样的工作,所以没有办法选人。 只有利用休息时间多做一点,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一些优势。 也有受访者表示,目前“还有一些降薪、裁员的情况”,整体的竞争压力让他们不敢休息。

“中国太忙了。”吴必虎直言。 “40岁以上的人一旦失业,就很难找到就业、创业的机会,这就造成压力转嫁到每个人身上,没有人敢休息。”

问题9:是否可以增加更多假期?

在这一轮讨论中,除了呼吁实行双假和带薪年假外,增加假期也是主流声音。 具体建议包括恢复三天五一假期、只调整休息日不换班、小长假后无需补班等。

2022年发布的《全国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优化全国年度节日和法定节假日分布格局”。 对此,中央媒体近日发文称,“如果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做出新的优化,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的数量也并非不可能。”

对此,吴必虎表示,通过假期调​​整,我们初步解决了“是否有长假”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讨论是否增加假期和减少假期。 我们确实已经到了解决“好不好”的阶段了。

“是否增加1至2天假期,放在五一、春节或者其他地方,我们还需要征求意见。” 吴必虎说道。

戴斌还表示,相信决策部门也在考虑是否适当增加假期1至2天,但这是一个系统、理性的决策过程。

问题10:休假制度什么时候改变?

吴必虎透露,他本人也参加了一些会议,休假制度的调整已经进入政府层面的讨论,但方案尚未发布。

困难在于,一方面“意见难以调和”,必须充分听取各方声音;另一方面,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另一方面,“各个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我管理的东西,这个行业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这也是假期制度改革迟来的原因。 吴必虎表示,进展迟缓有其深层次原因。

他举例说,我们举办大型音乐节时,文化和旅游部门希望能有一万人到广场来跳舞。 活动会有良好的氛围和强大的传播力,但相关管理部门可能希望只有1000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踩踏或其他事故。

再比如,文化旅游和工商部门欢迎多放一天假,因为这将提振文化旅游和零售业。 但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可能会怀疑假期是否会对制造业产生影响,人事和劳动部门可能会担心是否会产生影响。 发生劳动争议等。

吴必虎认为,应该给相关部门一个“允许的错误”。 如果是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在“允许误差”之内,就不应要求部门“写检查”。 “否则,大家宁愿不工作。”

戴斌表示,下一步,我国假期制度安排必须优化完善,需要在市场调查、数据测算、政策模拟试点的基础上推进。

此外,舆论中的一些声音也认为,目前我国“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 除了完善产假制度外,增加国家法定节假日、合理安排假期分配格局也应作为支持生育的配套措施。 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生育、抚养和教育孩子。 他们认为,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应尽快出台休假制度改革方案。

新京报记者姜惠子

编辑唐正、校对张彦军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202433.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26
下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26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194): Table 'wp_posts'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www.rmltwz.com/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43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