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上海,美媒谈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到底在说些什么?

4月24日下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上海,开始其任期内第二次访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上海

谭祝获悉,今年年初,美国表达了访华意愿。 美国想来,但沟通比行动更重要。

可见,此次访华之前,美国仍在通过内幕泄密、媒体炒作某一问题等方式为自己制造“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如果想靠这样的“筹码”来施压,行得通吗?

据外媒报道,布林肯此次将从耶伦手中接过麦克风,然后大谈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论”。

耶伦的言论即使是一些美国经济分析师也难以理解。 这些人认为,耶伦的言论违反了西方200多年来标榜的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美国媒体不断炒作“产能过剩论”。 他们在说什么?

2022年,美国媒体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论”的报道集中在半导体行业。

2023年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论”的报道转向了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其中新能源汽车尤为突出。

为了拆解美国的叙事,我们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论”中“新能源汽车”报道的趋势变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报道最多的是耶伦访华时期。

另一个小高峰是2023年8月23日。与这个高峰对应的节点是一家全球行业分析机构发布的预估,预计2030年欧盟将从中国进口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

可见,中国相对于美国有优势的产业,按照美国的叙述,已经成为“过剩产业”。 每当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竞争力时,美国媒体就会讨论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 制造炒作。 换句话说,美国媒体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的关注,是在追踪和关注中国经济的亮点和突破。 这背后是美国对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的焦虑。

这只是美国叙述的一方面。 我们对2022年至2023年美国媒体报道中出现的涉及所谓“产能过剩论”的实体进行分析发现,欧洲已经成为美国夸大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威胁”。 主要对象。

这对应了美国炒作“产能过剩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试图用言语“绑架”盟友,将所谓的“产能过剩论”变成针对中国的贸易武器。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并没有过剩,但还远远不够。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58.7万辆。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近90%的产能满足需求。 国内需求。 这也意味着,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的是优质产能和稀缺产能。

研究表明,要实现绿色转型,清洁能源的成本必须低于化石能源的成本,这样才会有市场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方法是利用规模经济。

新能源产业之所以具有规模经济,与其产业特性密不可分。

首先,设备投资在新能源产业总投资中占比较高。 其次,新能源产业大力投入技术研发。 最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在这三件事上做得很好并发挥新能源产业规模效应的国家只有中国。

或许正是因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真实竞争力以及与中国在工业生产能力上的客观差距,美国才从心底里感到焦虑。

拜登政府为何选择今年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展开所谓“调查”也不难理解。 实质是在自身产业竞争力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这些措施。 用“场外动作”来遏制和打压中国先进产业的发展。

其目的就是抓住中国一些最有利的方面,集中唱衰,把中国的优势解读为“劣势”,塑造为“威胁”,企图破坏我们发展的重心。 这样的“进攻”套路是行不通的。 这并不阴险。 ‍‍‍‍‍‍‍‍‍‍‍‍

美国认为制造这样的“芯片”会损害中国的信心,但他们的行为难道不证明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吗?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201885.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4年4月24日 下午9:08
下一篇 2024年4月24日 下午9:08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194): Table 'wp_posts'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 in /www/wwwroot/www.rmltwz.com/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43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