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双节“春运式”北上挤爆深圳,港人“反向剁手”反思香港物价和服务态度

早上从莲塘口岸进入深圳,先去华强北换电池、配眼镜,下午到酒店办理入住,放好行李就去了Costco,然后回到酒店订了外卖晚上美团…

这是香港市民复活节假期在深圳度过的一天。 也是香港人北上消费的一个缩影。

3月29日,香港复活节假期首日,香港居民出境旅游人次突破70万人次,创下疫情以来的单日新高。 其中,超过46万人次通过港深边境6个陆路口岸进入深圳,近15万人次通过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快线前往内地澳门大桥.

巨大的过关人流淹没了各大社交媒体的屏幕。 如此盛况,被多家媒体形容为“春运北上”。

口岸的另一边,深圳市民也感受到了香港人的热情。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深圳几乎被香港人占领了”、“如今福田区的香港人口是300%”……

事实上,自去年两地通关以来,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不断升温。

香港立法会议员邓飞告诉观察者网,内地商品和服务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质量和品种也有了很大提高。 原本对内地有偏见的香港人北上消费,对内地的变化感到惊讶之外,也开始反思香港的物价和服务态度。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澳门大湾区”和香港人北上是大湾区一体化的最好见证。

香港人“逆向砍手”

打开香港常用的社交网站,你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深圳和大湾区吃喝玩乐的交流群。 这些团体通常有数十万成员。 香港市民在小组分享在深圳的经历:

有的人去买菜、去超市;有的人去超市。 有些人去吃自助餐并享受按摩; 有的去收集娃娃、玩密室逃脱; 有些人询问手工柠檬茶和理发店的建议; 有人问,在深圳骑电动自行车是否需要证件? 还有人争先恐后地从团购网站购买一份1元钱的炖牛杂。

2023年2月6日,香港与内地在疫情后全面恢复通关。 此后,香港人的“北上消费潮”日益盛行,“逆购”现象也随之出现,从网红奶茶、糕点到时令大闸蟹、水蜜桃,都深受香港人的喜爱。

去年夏天,探亲人流、旅游人流、商务人流激增,香港人北上旅游热度飙升,一度超过内地游客南下旅游。

据香港入境处统计,今年复活节及清明假期(3月28日至4月7日),预计约有1,100万名旅客(包括香港居民及旅客)经海路进出香港,陆地和空中控制点。 ,其中约950万人经陆路进出香港。 2018年疫情爆发前,预计复活节及清明假期期间进出香港的旅客(包括香港居民及旅客)约1,016万人次,其中经陆路进出香港的旅客约749万人次。

香港立法会议员邓飞注意到,即使不是国庆节、复活节等假期,深圳不少商场、餐厅、超市仍能看到不少香港人的身影。 “不要说大部分,至少有三分之一,而且他们很少是孤独的,基本上都是情侣或者一家人。”

香港人的消费北上之旅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纽约时报》今年2月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厌倦了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糟糕的服务和有限的选择,香港人开始前往深圳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出就餐和探索新的珍珠奶茶店……”

报告将这种现象称为“购物移民”,指出这是内地人涌入香港购买从昂贵包包到婴儿配方奶粉等各种商品的“逆转”。

现在,深圳市民已经习惯了拖着行李箱到处走的香港人,甚至还发展出了一种识别香港人的方式——粤语、现金、运动鞋、背包。

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0486.19亿元,首次加入“万亿消费俱乐部”,成为全国第五个、广东省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香港市民也为此做出了贡献。

在每月消费方面,有港媒此前援引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指出,2023年10月,有535万香港居民通过陆路或海路前往深圳等广东省其他城市。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2015年数据显示,扣除跨境交通费用后,香港人前往广东省的平均消费支出为680港元。 预计,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2023年10月香港人在内地的消费将高达36亿至36亿。 46亿港元。

2023年9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促进消费21条措施》,一栏列出三项“便利港人消费”,包括加强对港澳游客宣传推介、优化消费服务港澳游客,改善跨境支付环境。 凸显了深圳吸引香港人北上消费的决心。

“我对内地的变化感到惊讶,并开始反思香港。”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研究部去年7月撰文指出,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是多重因素推动的。 首先,疫情发生前深港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经过三年的疫情,香港人积压了很多。 长期北上的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呈现“报复性”释放。

文章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促使香港人消费更加理性; 而港元汇率近期跟随美元保持相对坚挺,进一步提升港人北上消费的购买力。 此外,内地交通基础设施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也让香港人北上消费更加便利。 大湾区不断涌现的新消费生态也给香港人带来了无尽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港人双节“春运式”北上挤爆深圳

如今,两地通关完成已过去一年多,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邓飞看来,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地商品和服务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质量和品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他注意到,去年两地首次通关时,不少香港人仍抱有固有偏见,觉得去深圳消费主要是因为便宜,对品质要求不高。 “第一批去采购的人很惊讶,也很惊喜。回到香港后,我就自发地开始宣传。”

对此,邓飞感触颇深:“深圳的产品不仅种类多,而且越来越精良,质量也很好。我去了深圳的家具商场,那种精致、时尚的感觉是很难体会到的。”用文字来描述,我必须亲自去经历才能感受到。

邓飞认为,消费体验也是香港人青睐深圳的重要原因。 “深圳的服务人员以年轻人为主,态度普遍很友善。 有时候媒体会给大家传达一种感觉,内地的年轻一代很娇气,但我觉得深圳的服务人员,无论是餐饮还是物流行业,都给人一种非常真诚的感觉。 这种真诚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对于香港人来说,这种服务态度尤为深刻。”

邓飞说:“很多从北方来香港的人对内地的变化感到惊讶,也开始反思香港,觉得物价贵,服务态度差。过去以前他们可以容忍香港这么差的服务态度,甚至认为这是‘香港特色’,现在我已经无法忍受了。”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大家都用脚投票,这完全是自发的。虽然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很多便民措施,但如果不是市场本身的基础,如果不是内地制造商和服务商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没有人会使用政府提供的这些便利。”

受到香港市民青睐的不只是深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广州、珠海、佛山等地也成为香港人旅游的热门城市。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与内地一体化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莉说,她深刻认识到,五年前,很多香港人不愿意在内地生活、消费、旅游、工作。 但现在,每逢周末,所有口岸都被香港市民“挤满”。 香港人北迁是大湾区一体化的最好见证。

在邓飞看来,近年来香港社会秩序逐渐稳定,这也为香港人北上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香港社会不稳定,肯定不会出现消费浪潮。那些北上消费的市民甚至可能受到‘黄丝’骚扰。”

值得一提的是,有港媒注意到,曾经参与“重温风波”的“黄丝”也被北上内地的大潮席卷,放弃了以往的“反华”立场。 一位参与“送中风波”的80年代香港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通关后,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北上花钱,这让他北上越来越频繁。 他每个月都会去深圳一次。 两次。

“北向消费潮”给香港带来什么启示?

与熙熙攘攘的海关关口相比,今年复活节香港当地的商场和景点显得有些冷清。

香港立法会议员、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4月2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她利用假期最后一天“顺便探访”。 虽然部分店铺生意不错,但不少店铺却空置。 有邻居反映,通关后,人流量减少了,有邻居表示,目睹这一幕后忍不住落泪。 一位肉店老板从靠近深圳的新界东搬到了港岛南部。 这都是因为新界东有东铁线,市民前往深圳出行非常方便。 在南区开店可能会有一些商机。

据星岛日报等香港媒体报道,香港饮食协会会长黄家和近日表示,复活节假期期间,超过百万人次在香港出国旅游,影响很大关于当地的餐饮业。 与平时相比,白天的生意量下降了20%以上,晚上则下降了40%以上。 与去年复活节相比,生意下降了30%以上。

黄家宇指出,去年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后,不少港人仍留在香港消费,但后来北上消费成为时尚。 最近,香港很多餐馆都关门了,尤其是北区,因为人们去深圳买菜,影响了当地市场的生意。

邓飞认为,香港餐饮零售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租金高和人力短缺。 这两个问题都不容易解决。 经营者或许可以专注于高端餐饮或更独特的消费项目。

香港立法会批发及零售界议员邵家辉此前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建议,特区政府除了重点吸引亚洲、欧洲和美国游客外,还应继续在内地开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吸引大湾区游客来港。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明4月2日在香港媒体发表文章认为“生活成本高”决定了香港在与其他城市的“价格战”中没有优势。 香港的消费定位应该是:“高端+特色”; 消费项目定位:“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有”; 消费群体应定位:“高收入人群”和“特定群体”。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正在积极应对形势,努力提振本地消费,积极吸引更多内地和国际游客来港旅游。

今年1月,特区政府推出“昼夜缤纷”活动,在香港各区举办街市、嘉年华等,并邀请商户和餐厅提供折扣,吸引市民消费。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致力在香港举办更多国际赛事,发展“赛事经济”。 今年上半年,预计将有超过80项活动在香港举行。

涂海明指出,“北向消费浪潮”启发香港开放思维,系统梳理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广东这边的差异。 哪些方面可以互补? 制度创新应该从哪里进行? “这样,我们就能找准合作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融合,香港一定能够分享丰富的‘融合红利’,同时为国家和大湾区做出贡献。”

本文来自:观察者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173447.html

(0)
rmltwzrmltwz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12:13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12: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