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了海外独生子最深的痛,谁懂?

三联生活周刊,作者静思

原标题为《海外独生子最深的痛:接父母来养老,两代人的艰难生活》

早上,我和爸妈视频,聊到了爸爸的背痛、说起了妈妈要去种牙。我潦草带过,迅速开启了新话题。

潦草带过是因为我“心虚”,我作为家中独女,已漂在海外近十年,面对父母身体上的小毛病,我除了言语上苍白的安慰之外,无法提供一点身体力行的帮助。养老问题就像我们心中扎的一根软刺,彼此都要小心翼翼绕开、不去碰触。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养老,在国内是一道沉重的人生课题,在国外亦是如此,甚至较之国内养老更复杂。它不仅涉及人力和金钱问题,语言障碍、文化隔阂、医保体系的不兼容、甚至光是绕了半个地球的那段长距离,就足以让两代人心生嫌隙。

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来美国访学的中国医生,她带着两个读小学的女儿一起过来。医生向我说起了未来对孩子的打算:她愿意让小女儿出来,但想把大女儿留在身边。“总要留一个孩子在自己身边吧,要不你看像我们的老院长,子女全在国外,90多岁的人生了急病,在医院去世,子女都赶不回来见最后一面,也太凄惨了吧。”

早十几年,我可能会觉得她“自私”——难道子女的人生就是为了给父母老年时托底吗?现在,和父母隔山跨海、即将奔四、也养育了两个孩子的我,能共情她的想法了。我的父母,虽有缺点,但在我每件人生大事的决定上都无条件给予支持和帮助,如果有一天他们年迈到真的需要我守护在身边时,我若缺席,抱憾和责怪会纠缠自己一生。

《我家的故事》剧照

我曾经和父母浅浅聊过几次未来对他们的打算,希望我们在这边奋斗稳定下来后,能把他们接来国外,一起生活、养老。但这相当于,你要把一棵盘踞在某处的老树连根拔起、挪窝,让他们重新在一片完全不同的土壤上适应和生长。对于六、七十岁的父母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我爸妈前后来过四次国外,第一次是极度兴奋的,来之前我爸甚至还苦学了半年英文,天天戴着耳机背单词。可是第一次来之后不过一个月,兴致全无,只想着何时能离开。说好的待一年,最后不到十个月就回去了。后面几次过来,也是因为我生孩子需要照顾,父母对我们伸出援手,而非自愿。

对老人家来说,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旅游可以、生活免谈。背井离乡、没有朋友和亲戚的乡愁如何消解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更难的题目是,身居海外的老人,他们如何能活得像一个健全的正常人?

《都挺好》剧照

我爸妈有一次心血来潮想自己去超市买牛肉,在自己用翻译软件查了半天、拉着超市里的几个中国学生问了半天后,终于弄清楚卖牛肉的货架在哪里、包装好的盒子里分别是牛肉的什么部位、价钱多少、折扣怎么算。买一盒牛肉耗费了他俩半个多小时。到家后,我妈说“感觉自己就像个手脚健全的废人”。

对比父母在自己家里,出门周围有四个大超市、两个露天菜场,爸妈在那些地方买了二十多年的东西,哪家超市的折扣最给力、哪个摊位是八两秤、第一波韭黄下来要去哪里买最新鲜、哪家卖牛肉的老板会给我爸内部优惠,这些都是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累积起来的经验,见证了父母几十年的人生轨迹,是活过的痕迹、更是感情的投放。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自己定居美国后给父母办了绿卡,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原本以为这对父母养老是周全之策了。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住院,父母不会英语也不会开车,送医就诊、住院陪护和医生沟通、做决定都得她亲力亲为。所幸爸爸恢复得好,不久就出院了。但那一周,她的工作基本全废了。

饶是如此,父母还有些怨言,怪她请假不及时、预约等太久……抱怨着如果在国内自己就过去了,怎么找你带看病就这么难。朋友也是满心委屈。

《往生刑》剧照

国内看病,父母习惯了找熟人、家人全程陪护、住院守床,这些习惯与国外迥然不同,对于奔七、奔八来美国养老的父母来说,心理上不迈过这个坎儿,在异国他乡的晚年生活会很不自在。

更何况,还有医保这个最大的难题拦在父母跨国养老的路上。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的医保福利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尤其是针对65岁以上的、低收入老人,只要你身份合法,可以申请的保险和福利选择不少,基本交不多的钱就能解决生病住院手术等问题。(当然看个人收入、税收和每个州的情况,福利会有不同,有些州每个月不到10美金就能享受好的医疗、有些州可能要几百美金)。但对于父母的退休金和子女收入都是普通水平的家庭来说,医疗开销依然是一笔不菲的负担,毕竟超过1:7的汇率,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后要“缩水”七倍。

就拿最普通的感冒来说,父母在老家时习惯了去药店花十几元买盒抗生素吃一吃就完事了,但在美国你想要抗生素需要有医生的处方,而要拿到处方必须要去医院、要去医院就要提前预约,一通费时费力的操作下来,最后可能就是医生给你开张抗生素的处方。但账单上可不是十几元人民币就能搞定的,即使有保险,你自己支付的金额也远超十几元。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照

就诊流程、就医方式和医保体系都是父母陌生的领域,又因为语言障碍没办法和医生直接沟通,需要依靠子女,真正的花大价钱、办小事,最后还要“仰人鼻息”。即使性格豪爽、适应性强的老人,碰到这样的处境,恐怕也只愿意暂住、不想永居。

不是老人不行,即使像张爱玲这样受过高等教育、走南闯北见过了世面的才女,在“挪根”移居到纽约伊始,也有这样的感受:“在上船那天,直到最后一刹那我并没有觉得难过,只觉得忙乱和抱歉。直到你们一转背走了的时候,才突然好像轰然一声天塌下来一样,脑子还是很冷静和超脱,但是喉咙堵住了,眼泪流个不停。”

这不是搬家,而是要把一辈子的人生打包、装箱、越洋迁移。对于已然历经一生的老人来说,这里只有对过去的割舍、再无对未来的期待。

如果父母留在国内养老呢?那对于已经扎根在国外的独生子女来说又有一系列难题横在他们面前:如果经常往返中美,甚至半年在中国、半年在美国,那工作如何解决?有公司是支持这样跨国工作么?请假短期照顾可以,但如果是久病,那工作怎么办、家庭要不要、未成年的子女谁照顾?

对于在海外拼搏奋斗了十几年、有家、有工作、有孩子(尤其是孩子未成年)的华人来说,要不要拖家带口海归去给父母养老,不仅是一笔“良心债“、更是一本经济账,里面涉及三代人的未来。

《熟年》剧照

老公的同事已经在海外定居十来年了,父母也有绿卡,但老人家不愿意过来。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后,母亲寡居4年,健康每况愈下。当时他遇到裁员,和老婆商量了一下,索性自己回国去陪陪母亲。母亲从生病到入院、病重、去世,持续了两年的时间,他一直守在跟前照顾,直到送完母亲最后一程,算是尽了孝。

但两年期间,留下老婆和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在美国,工作、生活、与青春期的俩娃斗智斗勇的一地鸡毛都丢给老婆一人承担,最后闹得离婚收场。

担起孝子的帽子,就很难兼顾其他责任,这是不少华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当然,也有一些华人是下定决心迟早要回国的,年轻时在国外“淘金”、到了一定年纪就回国“躺平”。但这意味着:首先,你的子女已成人,自己能够在社会独当一面,不需要你的照护;其次,你有能力在国外赚够相当的家底,可以不用工作就支撑起你后半生在国内的开销。

父母不愿来、来了不适应、子女又回不去,对华人子女来说,给父母养老这件事从不敢奢求有“两全其美”的方法,但凡有能让人“将就”下去的法子,就已经是命运待我不薄了。所以,不知所措、一拖再拖成了很多华人在面对父母养老问题的处境。

我认识的一位华人朋友两年前刚给父母办好绿卡,之前谈好的父母来美国养老,结果爹妈待了两个月就觉得好无聊,坚决要回国。回去后,爸爸生病住院,妈妈又因为照顾爸爸也病倒了,她有工作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缠身,一时半会实在走不开。最后,只能给父母请了护工和保姆照顾,又给关系不错的亲戚些酬劳,请求帮忙看护一二。

《漫长的告别》剧照

但朋友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怎么可能够指望亲戚朋友帮忙养老。家里都是独生子女一代,每个独生子女都有自己爸妈、公婆、岳父岳母和孩子要照顾,哪里顾得上别家。就算是送父母去国内的养老院,首先质量令人堪忧不说,多数养老院事事都要儿女签字对跨越半个地球的子女来说就很难顾得周全。

朋友算幸运,父母得的不是重病,目前已经恢复。聊起父母未来的养老问题,她说,我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现在只希望64岁的父母身体健康能久点再久点,走一步看一步吧。

“走一步看一步”看上去是不作为的态度,但里面包藏的更多是无奈、愧疚和第一代人在距离、文化、系统差异上的不知所措。

不过,我也听到过一些令人欣慰的结局。

本地华人圈里有个朋友,他的父母本来打算在国内养老,觉得靠自己的退休金加养老院、亲戚的帮衬,应该能安稳度过人生最后二、三十年。儿子自己在国外有工作、有两个还有十年才上大学的双胞胎,自己短期内根本没有回国的可能性,也是为父母将来养老的事犯愁。

《一切如你》剧照

结果70岁以后,他的父母突然改变了想法,愿意来美国长住养老了。因为老人家走了几家养老院,发现好的轮不到自己、差的自己又瞧不上;而亲戚们一次、两次帮忙可以,不可能长期指望;加上年纪越大确实也越在乎儿孙绕膝、子女陪伴在身的生活,所以就打算过来。这里虽然有父母的不得已,但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我希望,这也是我能给我爸妈的结局。

以上就是关于【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了海外独生子最深的痛,谁懂?】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16993.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11月30日 下午12:23
下一篇 2024年11月30日 下午12:23

相关推荐

  • 大变样!那英晒成本地人了 肤色黑了8个度,几乎融入本地人!

      【那英晒成本地人了】近日,那英在43度气温的埃及录综艺,肤色黑了8个度路人差点不敢认,网友:那英快给晒成本地人了。《花少》最近在埃及录制节目,埃及正值盛夏,气温飙升至43℃,炽热的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暴晒程度令人咋舌。就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那英全身心投入到节目录制中。视频里,她身着白色打底衫,外搭一件黑色长袖,试图以此来抵御强烈的紫外线,下身穿着褐…

    2025年7月10日
    400
  • 名记盼给朱雨玲关注:改会籍成国乒强敌,前世界冠军复出待战

    名记盼给朱雨玲关注:改会籍成国乒强敌 朱雨玲,前任世界头号女子乒乓球选手,将携带澳门本地选手的新身份参与WTT澳门冠军赛。这一决定紧随其今年2月获得澳门居民身份之后,引发外界对她复出乒坛的广泛猜想。 在赛事中,朱雨玲不仅以选手身份亮相,还担任了抽签嘉宾,而这一角色似乎预示了她的征途不凡。她抽中的签位充满挑战:首战将对阵巴约,而潜在的第二轮比赛或将与强敌王曼昱…

    2024年9月8日
    29500
  • 李家超偕妻入场看《哪吒2》,大谈“哪吒精神”对政府团队启发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早(3月16日)在社交网表示,近日与妻子一同入场观看《哪吒2之魔童闹海》,谈到国家动画制作水平发展迅速,又认为电影中的“哪吒精神”对政府有激励作用。 ▲李家超偕妻入场看《哪吒2》大谈“哪吒精神”对政府团队启发(李家超fb图片) 李家超提到,《哪吒2之魔童闹海》成为全国影史票房最高电影,并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电影在香港上映后,我一直想看,…

    2025年3月16日
    10200
  • 2元乘车优惠|每月车程设上限仅万分之一人受影响,孙玉菡:实现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预算案/2元乘车优惠/孙玉菡/财赤/社福界】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周三(26日)公布,当中将2元乘车优惠调整为“两蚊两折”。劳工及福利局长孙玉菡今早(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调整后仅万分之一的人受影响,现时10元以下的交通车费占约6成,75%人士都乘坐10元以下的车辆,希望在减少影响长者和残疾人士的同时,实现财政可持续性。 ▲全城关注的“2元乘车优惠”检讨方案…

    2025年3月1日
    11500
  • 高等法院今颁令充公许智峯逾$80万,估计其Patreon收入高达$1200万

    港府去年行使《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所赋予的权力,向前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前公民党立法会法律界议员郭荣铿及海外反华组织“香港议会”发起人袁弓夷等7名指名潜逃者,指明针对有关潜逃者施行的措施。聆讯今在高等法院以非公开形式进行,根据许智峯的Facebook帖文,国安法指定法官陈庆伟已颁令,充公他及其太太、母亲在香港的财产,以及他作为民事案件提告人存放于律师楼的 …

    2025年2月17日
    10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