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丨拿出7倍的半年利润入股华为引望,赛力斯真的值吗?

继长安阿维塔之后,又有一家车企确认“上车”华为旗下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智能)。

同样的味道,熟悉的配方,115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金额,占10%的股份,引望智能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150亿元。

115亿元的投资并非小数目,这是赛力斯2024年上半年16.25亿元归母净利润的七倍,也接近上半年138.9亿元期末现金余额的八成。如此重金投入,对赛力斯来说,真的值吗?

01 员工入职签约主体已是引望智能

尽快已经是上千亿的估值,但成立于2024年1月的引望智能是一个尚未填充的空壳,华为车BU业务并未装入。

根据双方约定,华为会在六个月内完成实质装载,而装载的内容包括技术、资产、人员、业务合同等。华为拟注入引望智能的资产包括6838项专利、1603项商标和不少于5500名员工,而在2023年华为车BU的员工为7000人,这等于几乎将整个车BU的“家底”搬到了新公司。

一位在今年1月拿到华为车BU录取意向书的应届毕业生提到,8月份入职时签约的主体公司已变更为引望智能。一位在华为车BU工作多年的员工则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老员工的合同也将转移至引望智能,并且公司目前仍有大量的招聘需求。

根据公告,引望智能拟装载业务在2022年、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98亿元、47亿元,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则为104.35亿元。营收一路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在2022年和2023年,该业务分别亏损了75.87亿元和55.97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引望智能却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22.31亿元。

按照余承东此前的说法,车BU原本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但现在看来,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盈利,这要得益于不断拔高的毛利率。

华为车BU的业务模式包括硬件业务和软件及服务业务。在2022年和2023年,硬件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4.47%、15.85%,而软件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则分别为24.97%、52.22%。到了2024年上半年,软件及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7%,远高于硬件业务的33.41%。

这让引望智能的估值有了实质支撑。公告中,按照市场法评估,最终认定截止2024年1月,公司评估价值为1152.5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比此前网传的估值少了一半还要多,2023年就有传言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从华为体系中剥离,整体估值为2500亿元。

汽车分析师钟师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华为真金白银往里面投入了数百亿资金,1150亿元的估值并不算太高。根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今年4月份的说法,自2019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

尽管价格相对合理,但也并非所有合作伙伴都会积极参与。

02 纠结的合作伙伴

2023年11月28日,在智界S7的上市发布会上,余承东发表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声明。他宣布,华为车已经正式就车BU业务向与其合作的四家公司——赛力斯(对应问界品牌)、奇瑞(对应智界品牌)、江淮(对应享界品牌)以及北汽(对应尊界品牌)发出了股权开放的邀请,并希望一汽集团参与。

这一邀约的背后,是华为内部关于拆分车BU的传闻愈演愈烈。更早之前,任正非的一份内部声明更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加剧了外界的猜测和议论。他警告说,华为和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冬,为了渡过这个寒冷的时期,公司必须削减所有边际业务,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核心业务。这样的表态无疑让外界普遍认为,拆分车BU已成定局。

对于这一战略调整,钟师认为,华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对车BU的投入,降低风险,还有望通过股权融资为华为带来数百亿的现金回报。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则表示,独立后,引望智能在决策和执行也会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更容易获得车企实际支持,变对手为队友。

但对于余承东的邀约,各家的反应并不相同。

江淮汽车方面似乎显然有些措手不及,当天他们迅速通过官方公告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并未收到华为关于共同投资的邀请,且未参与任何与华为相关的投资及资本合作事项”。

相比之下,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在今年3月的发言则透露出不同的信号。他透露,东风汽车正与中国一汽集团携手并进,积极推进参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相关事宜。

但余承东的股权开放邀请已经发出多时,真正确定下来的合作却寥寥无几。除了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之外,“四界”公司中只有问界品牌的背后公司——赛力斯敲定了合作意向,其他三家公司却并未公布任何进展。

钟师分析,一方面这些车企即便是想寻求类似的合作,但也可能受限于自身的财务状况,能否拿出足够的资金是一个大问题,要知道早期愿意和华为深度合作造车的,大多其销量本身并不好,另一方面,对于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肯定会更加慎重,他们会考虑回报率、风险控制等多种因素。

而引望智能未来的发展还充满不确定性。一个最直观的证据是,即便还没有拆分,“四界”中也只有问界能称得上火。

拿智界品牌首款车型S7来说,2023年11月就曾上市,但销量并不算出色。今年4月第二次上市,配置进行了升级,售价有所下调,但只有上市前两个月销量达到了5000多辆。高潮过后,6、7月份销量又进入平静期,6月销量仅2306辆、7月份销量为1541辆。

余承东曾在今年7月15日回应了智界S7卖的不好的原因,“我们的营销能力还是有比较大的空缺,而且智界的品牌还没有构筑起来”。

而在国内,引望智能也不乏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方面, Momenta,大疆车载、小马智行都实力不俗。

03 无奈的选择?

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赛力斯还是成为“四界”中第一个吃螃蟹的。

赛力斯声称“双方通过本次交易,以股权纽带为基础,将战略合作升级为‘业务合作+股权合作’,进一步夯实双方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

任万付提到,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近几年一直在变化中,而塞力斯也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入股引望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合作,为未来的发展增加确定性。但在钟师看来,问界投资引望智能的举动实则出于无奈,因为问界的命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在华为手中。

华为对问界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回顾赛力斯的发展历程,它从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弹簧厂、面包车工厂,一跃成为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新星,市值更是实现了从一两百亿元到上千亿的惊人飞跃。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关键就在于与华为的携手合作,仿佛拨动了命运的齿轮。

华为对问界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为其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上,它还深度参与到问界汽车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以及销售渠道等。可以说,华为在问界汽车的成功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尽管赛力斯并未公开问界系列的具体营收占比,但从其2023年的财报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收已经显著扩张至289.48亿元,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超过八成。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营收仅为46.09亿元,占比不足两成,显得黯然失色。

进入2024年,问界系列的销量更是势如破竹,1-7月销量突破22万辆,成为赛力斯绝对的主力车型,以至于在赛力斯集团的官网上,只展示问界相关的车型信息,而旗下蓝电新能源汽车、瑞驰电动商用车、风光SUV并无详细介绍,只是在公司简介中简单提了一下。

显然,从目前的合作态势来看,问界对华为的依赖更为强烈。但与此同时,华为也需要问界这样的大客户来支撑其汽车业务的持续增长。

根据赛力斯的公告显示,华为车BU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一大客户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贡献了11.89亿和23.96亿的营收,占比均超过50%。而在2024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更是贡献了66.14亿的营收,占比达到了惊人的63.38%。能为华为车BU贡献如此多的营收,外界普遍认为第一客户便是问界。

而在合作签订后,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满怀信心地表示,“力争三年计划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量级目标,带动引望百万台套供应,实现共赢”。但新能源汽车竞争愈演愈烈,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易事。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caijing/5884.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8月28日 下午1:30
下一篇 2024年8月28日 下午1:30

相关推荐

  • 储能 “新宠” 起势:半固态电池如何凭实力 “圈粉”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不断取得进展,2025年也被视为固态电池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拐点,多家头部企业纷纷推进技术验证、中试生产与量产布局。 从应用场景来看,固态电池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早已突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局限,在储能系统、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 凭借其高安全、长寿命等独特优势,半固态电池也正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

    2025年6月17日
    3300
  • 男子午睡被困洪水 无人机吊运助脱险

    超硬核救援!家中被淹男子被困救援人员启用无人机吊运救出,无人机能承重200斤,因为情况紧急才启用。

    2025年6月25日
    5400
  • 中国双航母实战训练遭外军跟踪监视 展现强大作战能力

    近日,海军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了远海实战化训练任务并顺利返港。此次训练围绕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等多个课题展开,是年度计划中的一部分例行性训练,旨在检验部队联合训练成效,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 在远海实战化训练过程中,两支航母编队辗转黄海、东海、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域,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体系练兵的原则,与相关军兵种兵力进行互为…

    2025年6月30日
    4200
  • 两起"老鼠仓"曝光,罚没超3000万、10年市场禁入

    在监管重拳出击下,两起基金行业“老鼠仓”案件被公之于众。 8月26日,上海证监局披露了两份罚单,分别涉及上海两家公募基金前从业人员的“老鼠仓”。其中,原上海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张某在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处以罚款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原上海某基金公司首席交易员在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未…

    2024年8月27日
    26500
  • 从赚160亿到亏损超14亿,“光伏巨头”协鑫科技怎么了?

    协鑫科技最近陷入了困境。 今年上半年,他们预计得亏上14.5亿,跟去年赚的55.2亿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更不必说2022年净利润是夸张的160亿。 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他们的多晶硅和硅片产品的价格大跌,再加上这些东西卖不出去还导致存货贬值。 虽然公司信誓旦旦地说四季度会好转,但投资者似乎不太买账。消息一出,股价就跌了,市值也缩水到只剩300亿。 现在的情况…

    2024年8月27日
    2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